民營企業正在成為我國的一支重要經濟力量。但是,在已經取得初步發展的新形勢下,民營企業下一步如何發展,應該選擇怎樣的一條發展道路,成為十屆人大代表中一些民營企業家的關注點,大家紛紛就此發表建議和看法。
“民營企業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較優勢,重點‘孵化’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并形成產業化,走一條高科技發展道路。”福建代表團人大代表、福建新大陸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晶說。
民營企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其中一些企業被國際知名企業看中被納入“合作伙伴”范圍。但事實上,由于一些企業缺乏自己的拳頭產品,這種伙伴關系已經出現了“買辦化”傾向,一些民營企業逐漸演變為銷售國外公司的產品、用本土優勢打開中國市場的買辦。有學者發現,現在很多掛著“高科技”旗幟的民營企業,根本沒有任何自己的產品研發機構,完全依靠或者說依賴國外主產品商的供給,實質上僅僅是個銷售商的角色。
“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創新和發展,民營企業確實有著巨大的優勢。比如在人才的吸引、產品的市場化方面,民營企業完全可以利用在用人制度、薪金水平的高度靈活性,成功實現‘雙贏’——人才實現價值、企業獲得盈利”。
“民營企業必須爭奪高科技產業的制高點,這樣一方面為國家節約在高科技研究方面的大量經費投入,更重要的是擁有了自己的高科技產品,民營企業打向市場的拳頭才會硬,才能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