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8日,一個令中國女性感到驕傲的日子---王晶等10位中國女企業家在北京被評為“中國企業女性風云人物”。
對于福建新大陸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晶來說,她所獲得的榮譽遠不止這一項,此前她先后獲得過“福建省三八紅旗手標兵”,“福建省十大杰出女性”,“中國杰出創業女性”,以及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與全國婦聯共同頒發的“國際創業女性個人成就獎”等榮譽稱號。
走進新大陸集團的辦公大廈,采訪這位財智時代的資本家,記者感受到了王晶特有的人格魅力與經營理念。
春去春又回
王晶出生在一個干部家庭,從小接受的是嚴格的教育,順風順水地成長起來,她本可以在其所供職的福建光學研究所里安安穩穩地度過自己的職業生涯。改革開放大潮席卷而來之時,由于對當時的科研體制無法使科研成果很快轉化為生產力的痛心,她下“海”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1988年春,王晶辭去福建光學研究所的工作,加盟胡鋼先生創辦的福建實達電腦股份公司一道艱苦創業,漸漸成為公司的重要決策者和管理者之一。3年后,以25萬元起家的實達公司成為中國IT業的“終端王”。后來,因經營理念上的分歧,王晶與部分創業者舍棄了令人羨慕的既得利益,炒了自己的“魷魚”。
1994年春,王晶與胡鋼第二次聯手,創辦起一個全民營的高科技企業---福建新大陸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并作為集團龍頭企業成功上市。之后,福建新大陸又相繼投資投資創辦了新大陸生物技術公司、福建新大陸環保技術公司等,同時兼并了一批公司,整合成立了福建新大陸藥業公司、新大陸北京軟件公司等。在她卓有成就的管理下,這些公司被迅速培育成熟。如今,新大陸已成為資產超過13億、擁有15家子公司的高科技集團公司,產業橫跨電子信息與通訊、生物制藥、環保科技三大領域。
創新到底
王晶最愛說的一句話是:“企業家和商人最大的區別是,企業家有戰略,商人沒有戰略”。在王晶的創業歷程中,高瞻遠矚的戰略規劃和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使新大陸成就了許多“中國第一”。
王晶和她的伙伴們認真地分析了國內外IT產業技術現狀、市場結構以及行業發展趨勢,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發揮“比較優勢”,避開主流技術領域,采取從末端產品入手的戰略,結果大獲全勝,為中國的IT業探索出了一條“實業化發展”的道路。
作為一名企業家,王晶對新大陸最大的貢獻,也許并不在于創造了連續8年的銷售額和利潤接近100%的增長速度,而在于參與建立和實施了具有新大陸特色的“面向市場,將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商品的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管理制度,并獨創了與之相適應的用人機制。
1988年,實達電腦公司采用國有企業股份制管理方式,創造了“國有控股,員工持股”的新形式,這在當時的企業是獨一無二的。以新型的股權結構為特征的“實達模式”,為我國早期高科技企業的發展獨辟蹊徑,后來得到原國家電子部肯定,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借腦引智
王晶在海外人才調研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引起國內企業界廣泛關注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借外腦”,引進人才的用人思路。她利用出國考察和探親的機會,向海外留學生講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巨大變化,宣傳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感召了一批海外留學生回國創業,開發出4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科技產品。
在國外探親考察期間,王晶發現海外有位中國學者掌握了國際領先的紫外C技術,意識到該技術可以造福我國環保事業,她說服這位專家回國,創辦了新大陸環保技術公司,在短短一年時間里開發出十多項屬國內首創的科技新產品。這項技術目前廣泛應用于治理污水、水產養殖、食品加工、制藥行業、軍事等領域,現已申請15項國家專利,2項國際專利,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項目。
與比比皆是的企業“作秀”截然相反,在新大陸從老總做到員工都崇尚事干,1000多名員工中很多人都有一種忘我的工作精神。有人曾經向一名員工:“新大陸給了你什么好處,你這樣拼命?”他回答說:“是我們的企業文化引導我這樣做的。”
真情無價
人們眼中的王晶外表堅強自信,待人快言快語,內心里卻柔情似水。她的真誠感染了與她接觸的每一個人。
王晶認為,女性大多有很濃厚的家庭情結,因此一旦成為公司的主要管理者,往往會有意無意地把這個意識帶到企業中來,從而在企業中營造出一種充滿溫情,相互幫助,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圍,而她本人可謂是將這種女性特有優勢發揮到極致的代表。
資本家是中國的一個新型階層。在他們成功的道路上,王晶認為德的因素和智的因素都很重要,但德的永遠是第一位的,是立業之本。“當年我們創業起家,之所以能夠快速成長,就是因為我們的誠信。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財富,但是我對財富的理解絕不僅僅是金錢----信用比掙錢要重要得多。”
王晶認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必須對社會有五大貢獻:為國家多交稅,為用戶提供優質產品,解決社會就業和創造人才發展機會,為同業提供創新經驗,為社會貢獻人才。這是她的理念,也是她的理想。盡管她已經很成功,但她還在不斷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