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招聘你,但你可以不到我公司上班,只需你完成我的科研項目即可。”“無論你在全球何處,只要你在我指定的時間攻克此難題就行。完成課題期間,我按月給你工資;課題完成后,我給你重獎,你還可以以成果入股。”——
“我招聘你,但你可以不到我公司上班,只需你完成我的科研項目即可?!边@樣的招聘詞,對于如今那些精力充沛、腦筋活絡的年輕人來說極具吸引力。接下來的條件更為奇妙:“無論你在全球何處,只要你在我指定的時間攻克此難題就行。完成課題期間,我按月給你工資;課題完成后,我給你重獎,你還可以以成果入股?!?/SPAN>
這樣一來,企業就可以不受區域限制,把它的觸角延伸至世界各個角落;優秀人才也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想到哪上班就到哪上班。這是福建新大陸集團多年來逐漸摸索出來的吸引高科技人才的奇招——“借腦引智工程”,其中課題招聘是其主要形式。新大陸集團便是藉此走上了一條技術創新之路。
據集團副總經理王晶介紹,新大陸集團當初使出這一招“殺手锏”也是迫于無奈。1994年,成立不久的公司與國外一家公司合資成立福建新大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廣譜早期癌癥檢測試劑,不料外方中途違約,只肯賣產品,拒絕提供核心技術,使得生物公司變相成為國外產品的銷售商,合作最終破裂。當時的情形很像50年代蘇聯老大哥撤離中國。公司投入的大量資金、人力、物力全打了水漂,給剛剛起步的新大陸的創業者們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卻讓他們清醒了許多。他們決心依靠自己,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說著容易做起來難,缺乏一流的技術和人才想打一個翻身仗談何容易?接二連三地碰壁使他們悟出一個道理:若想研制出在國內國際上領先一流的產品,僅靠在國內挖掘選用人才是不現實的,必須放眼世界,跨出國門,借用別人的腦袋和智慧,到海外網羅人才和知識,以此為杠桿來撬動國際市場,進而搶占世界高新技術制高點。
然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要捉住洋專家的眼光,未免有些癡心妄想。人才從哪兒挖,怎么挖?福建是著名的僑鄉,幾乎家家戶戶都與海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大家不約而同把目光轉向自己的同學、親戚和朋友。公司針對產品開發不同階段的技術難題,先后聘請了數批來自英、美的華裔博士,讓他們趁休假、探親時間來公司進行短期共同研究。而后由他們將相關課題帶到國外,借助國外的先進設備進行階段性攻關,并由他們負責在國外采購公司所需的工藝設備等。經
過幾年的努力,完成了該產品的開發,不但擁有了自己的知識產權,而且使該產品在廣譜性、靈敏度、易操作性等方面大大超過了原有國外公司的同類產品,并獲得了國家專利?,F在反過來外國人紛紛想從新大陸購買核心技術,當然,他們也不會輕易出讓。
由于這種新型高科技人才招聘法針對性強,方式靈活,待遇優厚,吸引了一大批世界頂尖級人才。集團成立5年來碩果累累,共開發出40多項創新產品,其中6項列入國家火炬項目,3項列入國家“九五”重點攻關項目,10項列入福建省火炬計劃項目,獲得7項國家專利,6項填補國內空白,科研成果轉化成功率超過80%,現已發展為以電子信息、生物制藥為支柱的高科技企業集團。98年實現銷售收入近6億元,利稅6000萬。
集團新近推出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手持式、臺式二維碼識讀器以及全球首臺可識讀圖像、適應在戶外使用、具有電腦操作功能的掌上二維碼識讀器,也是聘請留學國外的博士回國擔任課題組長,使公司的技術水平與國外最先進公司處在同一平臺上,并在此基礎上率先開發出擁有中國新大陸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新產品。
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目前公司正在研究開發中的“污水處理設備”項目,取得的初步成果也離不開“借腦引智工程”。當時科研人員只是得到這么一條信息:用紫外線照射可以殺死海水中大量不利于魚蝦生長的有害細菌。但具體的技術細節卻無人能懂。在集團內外專家的共同努力下,眼下已研制出能凈化鮑魚、對蝦養殖環境的污水處理設備,并已在福建一些海島養殖場投入使用。
幾年來,他們運用短期招聘和以課題項目發包的方式,招募得美、英、法、德、荷蘭、加拿大等國的40名博士后,借用他們的腦筋,解決了大量技術難題,有效地克服了國內企業在有限條件下進行高精尖產品研制的局限,也使海外留學生能在為國內服務的同時不脫離國際最前沿的研究環境。另外集團也借此建立起龐大的海外人才網絡,為今后參與國際競爭、走向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這是我國科技跨世紀的戰略目標,而其中的每一步都系于“一發”——人才,人才是金,抓住了它才有創新與發展??磥?,新大陸是走對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