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福建新大陸集團總裁胡鋼
胡鋼的助理說他是“謀定而后動”的人,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都很穩重。他的經歷證明了這一點。一九八二年,胡鋼畢業于福州大學自動化專業。最初的那幾年,他供職于福建省電子計算機研究所,先后主持開發了內地最早的RL-CPC漢字系統、中西文終端、內地第一塊漢卡等十幾項成果和產品,獲得多項電子部和福建省科技成果獎。一九八八年,他帶領十五名科研人員,憑借二十五萬元資金創辦了福建實達電腦有限公司,短短三年,就將實達辦成了躋身全國電子百強、營業規模逾億元的中國最大的計算機端末廠商,后成功運作上市。一九九四年,他再度創業,以民營企業的機制創辦了福建新大陸集團。經過七年的發展,新大陸已擁有十二家控股企業,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即福建新大陸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產業橫跨電子信息、生物制藥與環保三個領域。
對于這些業績,胡鋼總是輕描淡寫,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進一步把企業做強做大。他堅信,現在是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絕好時機。因為,政策環境的改善、政府對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大力支持、科技產品對服務需求的提高,都為民營科技企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舞臺。
而他所要做的,就是集自己十幾年的創業經驗和管理智慧,提高對企業發展的戰略前瞻性和戰略運作能力。他認為,不管是企業的創業期還是成長期,前瞻性都非常重要。他自己在這方面就有過成功的經歷。當初創辦實達,經過對產業發展趨勢與市場前景分析,制定當時的戰略定位是避開主流技術領域,從端末產品入手。結果,實達三年里成為全國的終端王。而創辦新大陸的時候,又是針對終端市場格局基本確定的市場形勢,從金融電子化應用性產品入手,再次取得成功。
四十二歲的胡鋼,一派儒商風范。實際上,他也是一個善于認真學習、勇于研究失敗、不斷進行創新的企業家。他很清醒地意實到,企業在做強做大的過程中,有很多陷阱。借鑒別人的失敗,可以讓自己減少失敗。而建立一個學習型組織,通過吸引職業經理人和引進優秀人才,依靠企業家群體的互相激勵、互相學習和優勢互補,才能形成企業的戰略運作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重新進行財富的再分配,建立利益共同體,真正把人的心留下來,保持再創業的熱情。在新大陸,胡鋼自己就是這樣做的,他帶頭出讓部分股權給更大的企業骨干群。他認為,民營企業的老總們都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觀念,否則,企業做大以后會引起一系列問題甚至分裂。現今,胡鋼又在考慮分拆集團生物制藥部分的業務,在深圳或香港的創業板市揚上市。此部分業務主要為醫藥衛生保健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所研制開發的二維碼系列產品、癌癥早期檢測試劑盒、紫外C大水量消毒系統等產品均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鑒定,有多項技術獲得國家專利,填補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成功人士胡鋼,其實有著很強的危機感。所以他總是提醒自己學習、創新。他說,對民營企業來說,加入WTO以后,真正的威脅來自國外的中小企業。當然,中國的民管科技企業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得到了重要歷練,積累了許多創業經驗,也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應對危機的能力大大提高。他相信,在現在越來越好的政策和經營環境下,新大陸也會和其他民營科技企業一樣,抓住大機遇,獲得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