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新大陸公司開發紫外C水消毒系統
一
6月28日,驕陽似火,省環保局組織我省環保界、衛生界的專家和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對省立醫院南區的污水排放站——日排水量為600萬噸的現代紫外C水消毒試點工程進行現場驗收。專家們頂著炎炎的烈日,聽取了新大陸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健博士的情況介紹。專家們一邊聽,一邊看,一邊問。現代紫外C技術的高效、低價、方便、無二次污染等綜合優勢令專家們興致高昂。省立醫院作為用戶在提交的驗收報告中這樣寫道:“經福建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提供的權威數據表明:污水中的細菌總數平均從消毒前的95萬個/ml下降到消毒后的899個/ml,糞大腸菌群數從消毒前的20000個/ml下降到消毒后的15個/ml,殺滅率高達99.9%,經消毒后排放的污水完全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一級標準(GB8978-1996),且處理每噸水的運行費用為0.056元(僅為氯消毒費用的1/2),紫外C技術與設備系統處理醫院污水高效、經濟、適用,值得推廣應用。”專家們在通過驗收后呼吁,鑒于我省日益嚴峻的醫院污水污染問題,應加快現代紫外C醫院污水消毒工程的推廣,用具有當今國際先進的水消毒技術取代傳統的消毒手段,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二
醫院污水從廣義上講是屬于生活污水,但又不同于生活污水。它常帶有大量的具有很強傳染性的病原菌。未經消毒或者消毒不達標的醫院污水,不僅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而且還會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由于種種原因,現階段我省醫院污水消毒設施相當不完善,據福州市環境監察隊對福州市區40多家醫療單位統計,每天醫院產生的垃圾、污水約50多萬噸。這些醫院污水大多數未經無害化處理而直接排放到市政管網。即使有一部分醫院自行處理的污水,也通常采用一級沉淀處理后經氯消毒后排放。現代研究表明:用傳統的氯消殺醫院污水中的細菌、病毒,必須加大氯的投放量,而氯與污水中的有機物結合成鹵化物,這是國際上一致公認的致癌物,產生嚴重的二次污染。因此,不少有識之士痛心地指出,醫院本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如今卻成了新的污染源頭!
在社會各界人士強烈呼吁下,2001年3月30日,福建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批準《福州市環境保護條例(修訂)》,該條例在第十三條第二款明確規定,產生于醫療的三廢(廢物、廢品、廢水)必須向當地環保部門申報登記,并按規定進行處理。
三
陳健博士是將國外迅速發展的現代紫外C技術國產化的第一人。他回國創建的福建新大陸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現代紫外C水消毒研究并實現產業化的高科技公司。陳健博士在這里找到了施展才華的天地。
陳健博士1980年畢業于廈門大學化學系,留校任教10年后,于1991年赴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此間他曾在美國北卡羅萊那州立大學化工系從事客座研究員研究。1998年陳健博士再度赴加拿大卡爾里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海外10年,三個國度的學習、研究,培養了陳健博士寬闊的學術視野,深厚的研究功底和創造性的科學思維。
1998年,陳健博士應天津市環境科學研究院邀請,回國作為期一周的學術報告,向國內同行介紹國際環境科學技術的最新動態。也就是在這期間,他從與國內專家們的交流中了解到:國內水污染對環境的危害嚴重!1993年一場毀滅性的病毒性疾病把福建的養蝦業幾乎推向絕境,全省蝦產量從最高年份3萬多噸跌至1萬噸,連續六年徘徊在這個數字上下,直接經濟損失在60億-80億人民幣。原因就是水體受到嚴重污染,病菌增多,水質惡化。而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國內在污水處理的技術還是那么落后!
作為在海外從事十年研究的環境保護專家,陳博士再也坐不了。他決定盡快地回國,用他所掌握的國際最新的紫外C水消毒技術,為人民造福。回國創業一年來,陳健博士率領一批曾在海外留學的博士、碩士和具有豐富經驗的生物、化學、機械制造、電子等方面的專家、工程師,精密設計、自主研制出五大系列產品:NLC系列通用式水處理設備;NLC系列開放式水處理設備;NLC系列氣體處理設備;NLC系列固體表面處理設備;NLC系列家庭飲用水消毒設備。其中,有四項申請國家專利。紫外消毒技術被國家火炬計劃列為“2001年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典型案例”。這些紫外C水消毒技術產品,在水產養殖業、食品及水產品加工、污水消毒等領域顯示出強大的技術優勢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基于現代防疫學、醫學和光動力學的紫外C消毒技術,利用特殊設計的高效率、高強度和長壽命的C波段紫外光發生裝置產生的強紫外光照射流水,當水中的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水藻以及其他病原體,在受到一定劑量的紫外線C輻射后,其細胞中的DNA結構受到破壞,從而在不使用其他任何化學藥物的情況下,殺滅水中所有的細菌和病毒。最新研究表明:現代紫外C水消毒技術對細菌、病毒的殺菌作用一般在1秒鐘之內,以大腸桿菌為例僅需0.36秒,而且運用費用很低,每噸水僅需4厘人民幣,甚至更低,它的消毒成本僅是氯的1/2,臭氧的1/5。高效率、低成本且又無二次污染的巨大優越性,給處在既要治理日益嚴重的水污染,又面臨資金嚴重不足的中國環保業帶來了福音。
四
中國第一套現代紫外C醫院污水處。
理工程通過驗收,不是偶然的。2000年12月21日,由福建新大陸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NLQ-50K現代紫外C水消毒系統在上海閔行水質凈化廠正式運行。這臺日處理量最大接近8萬噸的紫外C水消毒裝置,創下了兩個第一:第一臺由中國人自主研制的紫外C水消毒裝置;第一次在中國的大水量污水處理中獲得成功,消毒后的污水中大腸桿菌由原來的300萬個/l下降至1500個/l,而且每噸運行成本、維修成本加起來不足一分錢。它不僅填補了我國紫外C消毒技術在環保領域的空白,而且將我國在水處理技術領域一舉提高到國際領先水平。
省領導在獲悉這一情況后,馬上意識到,這將是我省環保產業的新亮點,也是我省治理醫院污水的一個“殺手锏”。省領導立即批示在全省最有代表性的綜合性醫院——省立醫院進行試點,一旦試點成功,將在全省醫院范圍內推廣。
7月3日,省環保局召開了由省、市級十家醫院領導和分管負責人參加的會議,全面推廣現代紫外C消毒技術。至此,一場以現代紫外C為核心的醫院污水處理戰役在我省打響。業內人士指出,長期以來困擾我省環境保護的醫院污水污染有望得到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