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福建新大陸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晶認為
促進閩臺經貿合作還需政策扶持
全國“兩會”期間,記者就福建促進閩臺經貿合作快速發展問題,采訪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福建新大陸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晶。
王晶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閩臺經貿關系的不斷密切,臺商在閩投資規模日益擴大。至2005年底,全省累積批準臺資項目8463個,合同臺資169.5億美元,臺商實際到資109.3億美元。臺商在閩投資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已逾616家,其中5000萬美元以上項目59家,超億元項目15家。閩臺企業合作日益緊密,閩臺產業對接領域已從初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機械制造、精密儀器、電力電子等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拓展,并帶動上下游關聯企業來閩投資,已初步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產業聚集及規模效應。閩臺產業合作產生了如冠捷電子、華映光電、東南汽車、金龍客車、翔鷺石化、華陽電業、燦坤電器等一批拉動福建工業增長的重要骨干企業。閩臺產業合作尤其是臺商投資給福建帶來了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與國際營銷渠道,在促進福建產業結構調整、產業技術升級、擴大出口創匯等方面產生了積極效應,特別是臺資大型企業設備與技術較為先進,研發能力較強,對加快福建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產生重要影響。
王晶說,福建省在綜合分析本省產業結構、現狀的基礎上,結合研究臺灣產業的優勢和發展趨勢,制定了閩臺產業對接的規劃。重點對接的領域和行業有:電子信息產業包括計算機及網絡產品、數字視聽產品、移動通信產品、汽車電子產業;機械產業包括電機產業、船舶工業、汽車與零部件業、裝備機械;石化產業包括“煉化一體化”項目等。
王晶認為,由于現在兩岸人員、貨物仍主要通過港澳進出,閩臺之間獨特的區位優勢仍受到制約,閩臺產業合作無論是從層次上還是規模上看,都存在不少差距。同時,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與封裝、生物化工等科技含量高的產業到大陸投資仍受到許多制約。
因此在“十一五”期間,建議國家繼續按照“同等優先,適當放寬”這一原則,對福建在國家產業政策和指導目錄內,承接臺灣產業轉移、列入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在項目審批、產業布局和政策扶持上予以傾斜;對臺灣重點人士的投資項目以及一些重大項目采取個案審批的方式給予優先,并對其投資限制性項目給予適當放寬,推進福建建設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