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漳州市委書記 檀云坤:近年來,漳州市按照城市發展定位,探索“生態+”模式,生態與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旅游項目、防災減災、民生工程、歷史文化等融合,推動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城鄉環境轉型升級,生活品質轉型升級和城市品位提升,實現生態、生產、生活、生意“四生”融合。我們把“生態+”具體化、項目化,把中心城區“五湖四海”項目建設作為“生態+”的先行示范工程,做好融合文章,讓生態投資成為有效投資。通過“五湖四海”建設,帶動各地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探索“生態+”模式,發展速度快了,營商環境好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強了。我們把生態作為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來打造,堅持吃生態飯、做生態事、走生態路,在新的起點上加快建設富美新漳州。
福建新大陸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健:中國的環保產業正在迎接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環保“高規格”的聚焦和“高密度”地出臺相關政策文件,還有源源不斷涌入的國家和社會投資,以及技術的迭代升級,許多技術不僅達到甚至趕超了國際先進水平。新大陸在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水污染防治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開發出應用于生態建設領域的新型工藝和全套解決方案,并遠銷海外,在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有效實現了節能減排,創造了良好的生態效益。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進,新大陸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新大陸將立足“科技創新,共享卓越”的企業理念,砥礪前行,實現企業新一輪跨越發展。
省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揚標:圍繞“清新福建”主題,我們創造了“生態+文化”的旅游發展模式。一是生態為本,全域發展。我們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精心打造系列多樣的國際馬拉松、山地自行車、房車營地、戶外露營基地等山地生態休閑旅游產品,構建大武夷生態旅游圈,促進全域生態旅游發展。二是文化引領,融合創新。福州的“三坊七巷”發展旅游,最大限度地保留歷史建筑風貌,挖掘文化內涵,完善旅游服務,讓古老的城市街區煥發出現代文明之光。廈門既著眼于自然生態保護,更著力于文化業態創新。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交相輝映,完美展現,可以說是生態與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的典范。
漳州市長泰縣巖溪鎮珪后村黨支部書記 葉高發:幾年前,我們村環境臟、亂、差,從2013年開始大力開展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后,現在珪后村不僅干凈,而且美麗。我們加大農村整治力度,由村里統一規劃,建設了8個農村公園,既改變原來垃圾遍地、亂堆放雜物等臟亂的面貌,又可以為農民提供開展傳統民俗活動、健身運動、休閑娛樂等文化活動場所。加大古村落保護力度,對30多座古民居進行修繕,并進一步弘揚和傳承珪后村傳統民俗,深入挖掘珪后村“忠”“義”“勇”“孝”“廉”的文化內涵,定期在珪后村龍津大講堂開講。2015年,珪后村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2016年被評為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福建日報記者 鄭昭 整理)